從栽植到養(yǎng)護,有哪些注意事項?
栽前準備
栽植苗木前務必將土地整好,同時處理所需工具、苗木,這樣有利于苗木成活和提高工作效率。
1、修剪:將苗木的病殘枝、細弱枝、過密枝及無效萌蘗剪除,減少苗木水分蒸騰,保持苗木體內(nèi)水分平衡。剪截口處涂蠟或用薄膜包扎,以防水分蒸發(fā)和病菌侵入。
2、根系處理:將新植苗木的病殘根、細弱根剪除,有利于苗木栽植后重發(fā)新根。對于一些不利成活的苗木,可浸入生根粉配成的溶液中,促進苗木生根,提高成活率。
苗木栽植
栽植技術是新栽苗木成活的關鍵。
1、挖穴:確定好株行距放線挖穴。穴的大小視苗木根系體積大小而定。一般穴的大小應是苗木根系體積的2至3倍為宜。挖穴時表層土與下層土(生土層)分開放置。
2、栽植:首先在穴底部放些熱性肥料如:牛馬糞、豬糞等,然后與土壤混合均勻,再灑一層5至8厘米厚的表層土使糞肥與苗木根系隔離開。將苗木放置在穴的中央,使根系自然合理分布。如是帶土球苗木,先將草繩解掉,放于穴中,打散土球,以免土球土與穴土之間形成隔離,但土球不宜打得太碎。接著培土,先放表層土,再放下層土(生土層)。培土時將苗扶正,培好土后將苗木輕輕提起1至2厘米,使根系自然舒展,與土壤緊密結合。
3、打圍:圍的高度以20厘米左右為宜,拍實圍的外圍泥土,以防漏水。
4、澆水:農(nóng)諺道:活不活在水,長不長在肥,因此,水要澆足、澆透。可用河水、地下水、自來水,不宜用被污染的水源。
5、鋪地膜:對不宜成活的苗木,可在其樹干周圍鋪地膜,以減少地面水分蒸發(fā),防止土壤板結,提高地溫,促使苗木生根發(fā)芽。
栽后管理
為確保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,科學的管理和養(yǎng)護非常重要。
1、防盜:專人看管,也可在樹體周圍捆綁一些帶刺枝條,如花椒樹枝、洋槐樹枝等。
2、補栽:如有缺苗,及時補栽,以便迅速成林綠化。大樹移植樹干保濕三法任何形式的移植都會損傷樹木的根系,為保證大樹體內(nèi)收支平衡,人們常采取提前斷根、截干縮枝、包封截面等技術措施。如果在移栽過程中對樹干進行保濕處理,減少其水分蒸發(fā),將更有利于提高樹木移栽的成活率。
3、扶正:如果樹木剛栽不久歪斜,應立即扶正。首先應檢查根頸入土的深度,如果栽植較深,應在樹木倒向的一側(cè),根盤以外挖溝至根頸下方,用鍬或木板伸到根團以下向上撬起,向根底塞土壓實,扶正即可。大樹扶正培土以后還應設立支架。
4、澆水:水分供應是否充分、合理、及時是新栽苗木成活的關鍵因子。發(fā)現(xiàn)栽植時漏澆或澆水不足的植株,及時補澆,適時松土、培土。
在干旱季節(jié),20天左右的時間內(nèi),應連續(xù)灌水3至4次。第一次灌水應在栽植后立即進行,此次灌水最好澆灌,以利于土壤沉降,使土壤與根系密切結合。干旱季節(jié)最好能向樹體噴霧,降低溫度,增加樹冠內(nèi)空氣濕度。當發(fā)現(xiàn)樹葉有輕度萎蔫癥狀時,可采用噴霧器和噴槍,直接向樹冠上方噴射,讓水滴落在枝葉上。噴水時間一般避開每天氣溫比較高的時段,每天噴2至3次。對于移栽的大樹,也可在樹冠上方安裝噴霧裝置,必要時還應架設遮陽網(wǎng),以防過強日曬。在多雨季節(jié)要特別注意防止土壤積水,應適當培土,使樹盤的土面適當高于周圍地面。
5、復剪:新栽樹木雖然已經(jīng)修剪過,但經(jīng)過挖掘、裝卸和運輸?shù)炔僮?,常常受到損傷或因為其他原因使部分芽不能正常萌發(fā),導致樹木枯梢,應及時疏除或剪至嫩芽、幼枝以上。對于截冠或重剪栽植的樹木,因留芽位置不準或剪口芽太弱,造成枯樁或發(fā)弱枝,則應進行復剪。修剪的大的樹木傷口應該平滑、干凈、消毒防腐。對于那些發(fā)生萎蔫的樹木,若用澆水、噴霧的方法仍不能恢復正常,應再加大修剪強度,甚至去頂或截干,以促進其成活。
6、澆灌生長素:樹木栽完后,若發(fā)現(xiàn)地下根系恢復很慢、不能及時吸收足夠的水分和養(yǎng)分以供給樹木生長的需要,可適當澆灌生長素溶液,以刺激樹木早發(fā)新根,促進代謝平衡。
7、施肥:在移栽樹木的新根未形成和沒有較強的吸收能力之前,不應施肥,最好等到第一個生長季結束以后進行。此外,還可以進行根外(葉面)追肥,在葉片長至正常葉片大小的一半時開始噴霧,每隔10天噴一次,重復4至5次效果較好。
深秋或早春新栽的樹木,在生長季初期,一般都能伸枝展葉,但是其中有一些植株不是真正的成活,而是“假活”,一旦氣溫升高,水分虧損,這種“假活”植株就會出現(xiàn)萎蔫,若不及時救護,就會在高溫干旱季節(jié)死亡。因此,新栽樹木是否成活至少要經(jīng)過第一年高溫干旱的考驗之后才能確定。